Croasia logo

西方与部分巴尔干媒体又在涉华新闻中制造“温室效应” (Western and some Balkan media are creating a “greenhouse effect” in China-related news; Originally published by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s Center for Study of Civilizations on 16 April 2023)

April 16, 2023

Comment by Ivica Bakota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greenhouse effect” produced by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Balkan local media and world-renowned media, noticeable in China-related news reports. As the article notes, in the past several years, the local media did not pay in-depth attention to China-related news, but did directly adopt the so-called “China threat theory” of the Western media, and interpreted the “localization” of the game of great powers. On the other hand, the Western media used local “cases” in the Balkans to prove the so-called “China threat theory”, this process has formed a double-cycle “greenhouse effect”. The common practice is that local Balkan media first provide a “rough story”, wait a few months (or a few years later) for the Western media to give the story a “global meaning” analysis, and then re-report the Balkan local media, to have an impact on local public opinion.

4月初,《华尔街日报》发表了一篇关于美国阻挠中国与克罗地亚经济合作的文章。据报道,2020年,在里耶卡港口码头现代化改造项目的招标中,特朗普政府对克罗地亚国家部门进行直接干预,阻碍提出最佳报价的一家中国公司中标。当时,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会见了克罗地亚总理普连科维奇,迫使克罗地亚政府以招标程序不合规为由暂时取消了招标。

这条《华尔街日报》的揭露新闻被世界各大媒体转载,登上了国际头条,重新展开了中美在某一区域进行地缘政治竞争的叙事。而实际上,2020年起,克罗地亚的主要媒体就已经多次报道过美国干涉里耶卡港口招标的新闻,但是引起的舆论反响较少。这次经美国媒体报道后,包括克罗地亚在内的前南地区主要媒体也再次报道了这一新闻。近几周,克罗地亚媒体以此新闻为出发点重新解读了港口招标事件,并对中美的全球竞争及其对东南欧的区域影响做出了后疫情时代的新定义。一家克媒认为,在不区分特朗普政府与拜登政府对遏制中国所作的不同努力的情况下,里耶卡港口招标事件绝对是巴尔干地区中美竞争的有力注脚。

这种巴尔干当地媒体与世界知名媒体合作产生的温室效应在涉华新闻报道上十分明显。当地媒体不深入关注涉华新闻,而直接采纳西方媒体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对大国博弈进行在地化解释;另一方面,西方媒体利用巴尔干当地的案例来证实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这一过程便形成了一种双循环的温室效应。通行做法是,巴尔干当地媒体先提供出一个粗略的故事,等几个月后(或者几年后)西方媒体为该故事赋予一个全球意义上的分析,巴尔干当地媒体再重新进行报道,对当地舆论产生影响。

在这种模式下,温室效应的典型案例便是与黑山有关的债务威胁论2015年,黑山政府批准中国进出口银行为该国建设高速公路提供贷款。当时,媒体引导的社会讨论主要围绕黑山建南北高速公路是否为其优先发展项目展开。黑山在西方金融市场寻找贷款方长期无果、国际货币基金对项目表示保留意见的情况下,领导层决定与中国银行合作,这在当时的舆论中被视为可接受的另一种替代选择。毕竟其邻国塞尔维亚已经开始与北京进行一揽子合作(由中国银行提供资金贷款,中国公司承建项目),其他邻国,如克罗地亚、波黑等,也在考虑与中国的基建公司合作。最重要的是,在特朗普政府开始干涉之前,欧洲对这些国家与中国合作对接的方式并无太多异议和反对。此外,那时大多数媒体认为与塞尔维亚共同发展的前景仍是黑山必然的选择,以社会主义者民主党为首的政府还没制造亲塞的敌对标签。

2016年,黑山政府开始鼓吹亲塞和亲俄分子企图策划政变,后来《宗教自由法》的颁布加剧了国内政治极化,同时也动摇了社会主义者民主党的长期执政地位,黑山高速公路项目也逐渐受到非议。2020年底,路桥集团承建的黑山高速公路工程接近完工,但围绕该项目已经产生了种种争论。

2021年初,黑山国债面临危险超载时,黑山主要媒体转载了几个德国日报的评论,这些德国媒体专门追踪中国在巴尔干的投资,并关注中国在全球的战略性投资项目,传播了战略性投资、北京债务陷阱等所谓中国威胁论的主要叙事,尝试片面地揭露这一叙事如何适用于黑山。一些引发社会关注的报道称,由于黑山陷入了北京的债务陷阱,黑山海岸的一些国有地产、度假村将赔偿给中方。到20215月为止,西方媒体采用黑山的案例来炮制中国威胁论,而黑山一些媒体转载西方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来解释黑山在大国博弈中的特殊地位。这种温室效应一直持续到2021年底,黑山总统向媒体驳斥了中国制造债务陷阱的说法。

虽然目前尚无可靠的民调数据出炉,但这种媒体造势必然影响到黑山媒体对中黑合作的积极态度。2022年初,黑山南北高速公路项目完工,黑山政府就还款重组计划开始与中国债权方、德国和法国银行进行谈判,中国造成黑山国债危机的相关标题已经失去了高度关注,但偶尔还会出现在媒体头条上,黑山政客有时会重新将其拿出来迎合亲欧选民。黑山债务危机的新闻已经被国际化,成为西方媒体宣传所谓中国威胁论的一个案例。

Link
西方与部分巴尔干媒体又在涉华新闻中制造“温室效应” (Western and some Balkan media are creating a “greenhouse effect” in China-related news; Originally published by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s Center for Study of Civilizations on 16 April 2023)
ZSEM
Croasia logo